站内搜索

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是桂林理工大学,其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的建筑工程检测与试验中心,2001年由广西区教育厅批准为十五期间广西区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007年由广西区科技厅认定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012年由广西区科技厅批准更名为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韦昌富研究员担任实验室主任,东北大学冯夏庭教授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指示精神,实验室围绕岩土体基础理论、岩体力学与工程、岩土体稳定性与加固技术、区域性地质灾害治理等相关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应用研究,凝练成四个研究方向:

岩土介质多场耦合响应:主要围绕广西地区极端气候下典型地质灾害的评估、预测与防治,含天然气水合物土的关键试验技术与工程力学特性研究,动载作用下岩土体力学响应及监测预警等方面展开研究。针对于岩土孔隙介质中多相多物理场耦合作用的行为响应,研究极端气候下岩溶区滑坡、危岩等地质灾害的灾变机制,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诱导下储层的强度弱化机理,以及高频振动荷载下岩土体的破坏规律,并且提出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处置技术。该研究方向为西部地区的地灾治理、国家战略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等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

隧道及地下工程:主要研究深部岩体蠕变特性、软岩流变理论及应用、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针对地下工程复杂的工程地质环境,开展锚固岩体和软弱围岩的工程特性研究,揭示围岩的损伤演化、能量耗散和蠕变(挤出)变形规律,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及局部失稳演化机理,完善地下工程支护与围岩加固技术,为西南地区的工程地质灾害防治、隧道工程、矿业工程、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等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岩土工程加固技术:主要针对广西超期服役状态、或先天不足、或由于使用条件不利而处于不健康工作状态的土木工程结构,开展现役结构耐久性研究,同时对大型、新型的工程建筑安全评估理论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病害防治技术。

区域性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在复杂环境下区域性岩土介质的工程性状及其环境响应、相关结构物基础安全、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以及地下环境岩土问题的防治技术和方法;研究复杂条件洪水、干旱、霜冻、地震等)下区域性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演化过程及其对工程结构的影响。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43人,其中研究人员40人,试验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3人。固定人员中,教授20人,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15人,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83.3%;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26人,占61.9%40岁以下的青年骨干人员16人,占38.1%。实验室现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广西特聘专家1人,广西优秀专家1人,辽宁青年科技奖1人,广西五四青年奖章1人。

实验室建设了专用试验大楼。面积约4900m2,实验室目前拥有实验仪器设备200余台套,总价值约3500余万元,其中,2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35(),价值2200余万元。其中20万元以上的大型特色仪器设备如下:高速冲击试验机、岩石全自动三轴仪、非饱和土三轴仪、核磁共振仪、高压高低温驱替系统、质谱仪、含天然气水合物三轴仪等。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岩土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