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及岩石力学工程

作者: 时间:2021-11-11 点击数:

【学术带头人】

张树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百人和辽宁杰青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深部岩体力学特性、围岩稳定性分析和加固。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采矿岩石力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煤炭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应用基础与工程学报》科学编辑、《water》期刊客座编辑等期刊编委。主持国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4部,授权发明专利6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中国煤炭协会科学技术奖、辽宁省青年科技奖等奖励12项。

【学术骨干】

汤  斌   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

莫时旭   博士/教授    硕士生导师

张  研   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王志兵   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于啸波   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方向简介】

主要开展深部岩体蠕变特性、软岩流变理论及应用、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针对地下工程复杂的工程地质环境,通过深入研究锚固岩体和软弱围岩的工程特性,进而揭示围岩的损伤演化、能量耗散和蠕变(挤出)变形规律,岩土体与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及围岩局部失稳演化机理。

【科学研究】

近三年来,该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在《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岩土工程学报》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7件、软件著作权10件;联合研制了“岩石全自动三轴仪”等大型仪器设备。

【代表性成果】

    地下工程围岩失稳的本质是开挖引发的卸荷损伤破坏和蠕变变形失稳问题,提出了地下岩体工程围岩压力和位移反分析方法;针对锚固岩体在复杂环境下的力学行为,基于能量耗散理论揭示了锚固-围岩的协同作用机制和锚固岩体卸荷破坏机制,对完善地下工程支护设计理论起到推动作用。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岩土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