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4日下午,北京交通大学赵成刚教授、李涛教授与上海大学孙德安教授齐聚桂林理工大学“桂工讲坛”,于土木工程学院4204会议室给我院师生带来了精彩的岩土工程系列讲座。讲座由曾召田教授主持,岩土工程专业老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赵成刚教授以“土力学理论预测的不确定性”破题,直指土力学理论预测精度不足这一核心问题。他深入剖析有效应力原理的先天缺陷,揭示当前土力学理论因过度简化、忽视多因素影响及缺乏对土性动态变化考量,导致理论与实际工程严重脱节。这不仅点明了土力学研究现存的困境,更为后续研究敲响警钟——必须正视理论缺陷,寻求突破。
李涛教授的“黏性土的循环塑性及弹塑性力学描述方法”讲座,聚焦于岩土工程中复杂动载工况下的黏性土力学问题。他结合实际工程中地震、波浪等动载类型,通过实验数据揭示动载下岩土介质的复杂力学行为,提出临界动应力概念,并系统阐述模型构建流程。
孙德安教授“全吸力范围非饱和土持水与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的讲座,将目光投向非饱和土这一特殊土类。他从吸力对非饱和土水迁移的控制作用出发,基于有效应力原理发展双应力变量理论,完善非饱和土的试验方法与本构模型。这一研究既是对土力学理论体系的补充,也为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高吸力问题提供了新方向,对土力学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又一次深化与拓展。
三场讲座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土力学理论根基的局限,到特定工况下的力学行为探索,再到特殊土类的特性研究,全方位、多维度地为师生们展现了土力学领域的研究全貌与前沿动态。
讲座结束后,互动讨论环节气氛空前热烈。师生们踊跃举手提问,从理论公式推导到实际工程案例,从模型假设合理性到技术应用局限,各类问题层出不穷。三位教授结合自身研究经验,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逐一解答,现场思维碰撞不断。此次系列讲座不仅拓宽了师生学术视野,更为其在土力学研究与工程实践中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为后续科研与学习注入强劲动力,让师生们在前沿学术知识的滋养中满载而归。

赵成刚教授学术讲座现场

李涛教授学术讲座现场

孙德安教授学术讲座现场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