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系列讲座

作者: 时间:2025-04-24 点击数:

 土力学理论预测的不确定性

主讲人:赵成刚

 202554日 下午2:30-3:30

 :土木工程学院4222会议室

报告人介绍

赵成刚,北京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赵成刚等于2003年在国际上率先采用饱和多孔介质Biot动力理论模拟局部不均匀场地的地震波散射问题,并得到了多个解析解。最早建立对两相饱和多孔介质波动问题的显式有限元方法;在两相饱和多孔介质波动问题的人工边界方面的研究也具有原创性。以热力学为基础的多相孔隙介质理论作为理论框架,给出了非饱和土到达临界状态的必要条件,推导出了非饱和土功和能量表达式以及相应的广义有效应力,提出非饱和土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在非饱和土本构关系与抗力强度等方面以及统一的土体多场耦合非线性理论方面进行了原创性的研究。出版专著《生命线地震工程》、《理性土力学与热力学》,主编本科生教材《土力学原理》。发表期刊论文90多篇,其中SCI检索30多篇和EI检索4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中国地震局防灾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培养研究生五十多名,其中二名为杰青、一名为优青。


 黏性土的循环塑性及弹塑性力学描述方法

主讲人:李涛

 202554日 下午3:30-4:30

 :土木工程学院4222会议室

报告人介绍

李涛,德国工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环境岩土工程、岩土本构模型方面的研究。曾任和现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委会委员、废物地下处置专委会委员、水下盾构隧道工程技术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分会土的本构关系及强度理论专委会委员;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中国工程院咨询专家。自2003年回国至今,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社会服务类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特等奖、1等奖和2等奖各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7项;撰写并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余篇;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共计80余人。


 全吸力范围非饱和土持水与力学特性及本构模型

主讲人:孙德安

 202554日 下午4:30-5:30

 :土木工程学院4222会议室

报告人介绍

孙德安,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导。以非饱和土力学的内容为主,已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近5年连续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3年度(第26讲)黄文熙讲座主讲人,获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以主要完成人获教育部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二等奖5次。土的本构关系及强度理论专业委员会、和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Acta Geotechnica》、《岩土工程学报》和《岩土力学》等期刊的编委或常务编委。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广西岩土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